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公司 » 治理白色污染的上市公司

治理白色污染的上市公司

发布时间: 2021-08-17 09:21:48

㈠ 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治理白色污染

我国防治“白色污染”的方法
目前我国开始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采取措施,防治“白色污染”。
一、行政方面
1.加强管理 禁止使用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杭州是我国最早禁止使用一次性泡沫快餐具的城市。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白色污染”的危害。但从实践的结果来看,单靠禁止是很难彻底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上述颁布禁令的城市都要求用纸制品或可降解塑料制品代替原来的难降解的泡沫塑料制品。但是替代品在价格和品质上均无法与普通塑料制品竞争。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行政命令,不考虑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操作起来是很困难的。 2.强制回收利用。 清洁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可以重复使用,或重新用于造粒、炼油、制漆、作建筑材料等。回收利用符合固体废物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通用原则。回收利用不仅可以避免“视觉污染”,而且可以解决“潜在危害”,缓解资源压力,减轻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负荷,节约土地,并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二、技术方面
1.采取以纸代塑 纸的主要成份是天然植物纤维素,废弃后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因此可以解决前面所说的“潜在危害”,但也会带来新的环境问题:首先造纸需要大量的木材,而我国的森林资源并不富裕;其次造纸过程中会带来水污染。另外,在性能、成本等方面,纸制品尚不能与塑料制品抗衡。目前,我国也有以甘蔗秆、稻草为原料生产一次性餐具的做法,但尚处于试验阶段。 2.采用可降解塑料 在塑料包装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如淀粉、改性淀粉或其它纤维素、光敏剂、生物降解剂等),使塑料包装物的稳定性下降,较容易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目前,北京地区已有19家研制或生产可降解塑料的单位。试验表明,大多数可降解塑料在一般环境中暴露3个月后开始变薄、失重、强度下降,逐渐裂成碎片。如果这些碎片被埋在垃圾或土壤里,则降解效果不明显。使用可降解塑料有四个不足:一是多消耗粮食;二是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仍不能完全消除“视觉污染”;三是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不能彻底解决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四是可降解塑料由于含有特殊的添加剂而难以回收利用。
三、从法律上进行规定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我国在治“白色污染”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防治“白色污染”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没有全国性的专门法规 防治“白色污染”不能光靠企业或个人的自觉性,应有强制性措施,约束公民和餐饮、交通等行业的工作人员的行为。如,要求企业或个人对自己生产、经营、消费活动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进行回收利用;对随意抛弃、堆放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进行处罚等。但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制定这方面的全国性法规。 2、缺少相关的经济政策 要调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加工、利用企业的积极性,需要给予这些企业以优惠政策。现有的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尚不足以使废旧塑料包装物回收利用行业形成良性的市场机制。为了不增加政府负担,同时体现“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应要求产生废物者自行回收利用,不能自行回收利用的企业或个人要交纳回收处理费,用于对回收利用者的补偿。这种做法在国外已较为普遍,我国,目前还没有这类经济政策。 3、管理工作跟不上 城市、风景旅游区、交通干线、水域的“白色污染”主要是管理不力造成的。餐饮、商业、铁路、水运部门对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没有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听任顾客直接扔在地上或水中,甚至一些工作人员对已收集起来的废物又抛弃到车窗外或水中。城市街道和旅游区的配套设施还不健全,商场、饭店、公园等繁华地段的垃圾箱密度太低,还没有设置分类垃圾箱。市容环卫部门虽有规定禁止乱扔废物,但执法、检查的人员少,有法不依、有禁不止的现象较为普遍。 4、管理思想不统一 我国相当多的地区对“白色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防治“白色污染”问题还未提上议事日程。有的地方主张以纸代塑或使用可降解塑料来解决“白色污染”,有的地区则主张靠回收利用来解决问题,管理思想还不统一。 5、人们的环境意识还靠进一步提高 城市居民的环保观念虽比前几年有所提高,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但还没有落实到自身的行动上,随手抛弃废物,乱倒、乱堆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随处可见。新闻媒介对“白色污染”的报导大多集中在以纸代塑和采用可降解塑料等技术方面,缺少对居民日常行为的引导教育。塑料包装物的生产、经营单位和消费者没有责任感,既没有履行义务的内在动力,也没有回收、利用、处置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外部压力。

㈡ 还有哪些治理白色污染的政府举措

北京

1999年3月3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了《北京市限制销售、使用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管理办法》的政府令,决定从源头根治白色污染。《办法》规定,在火车站、长途汽车站、首都文明景区、机场、饭店等场合,禁止销售和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并提出集贸市场必须集中出售塑料袋,使塑料袋销售和使用得到进一步的限制。实施日期为1999年5月1日。

上海

1999年3月1日,上海市技术监督局颁布《一次性降解餐具》强制性地方标准。从当年6月5日起,全市所有的一次性餐具生产、经销商必须制造、经销符合标准的一次性餐具。

江苏

1999年江苏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强白色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确定3年内基本消除城乡“白色污染”。该《意见》明确了防治工作的指导思想,确定了防治目标,分三步实施:1999年底前,消除本省范围内长江,太湖和铁路沿线的白色污染;2000年底前,消除省辖市的白色污染;2001年底前基本消除全省的白色污染。可降解材料制成的产品得到广泛应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回收率达到80%以上。

辽宁

锦州市政府下决心治理白色污染,向市民赠送2万只菜篮子,此举反映了政府治理“白色污染”的决心,旨在唤醒广大市民的环保意识,珍视生存环境,拿起菜篮子,从每人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共同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杭州

1995年,杭州市在我国城市中第一个禁止使用一次性泡沫餐具。为彻底整治“白色污染”,杭州市于1997年开始实施《杭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条例明确规定禁止销售、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餐具,违者可处500元至5000元罚款。

国外

立法禁弃 人们随手乱扔废物是环境污染“万恶之源”。新加坡或许是立法杜源做得最严的国家。该国家法律规定,谁要是任意把废弃物抛向地面、水面,就要被课以500新币(约等于2500元人民币)的罚款;要是此人第二次被发现有此类行为,他就可能在被再处同等数目的罚款外,再加劳役,而且极可能被报纸、电子传媒“正面曝光”。

代偿回收 德国1991年6月起实施《包装条例》,规定包装物生产企业必须负责回收、利用用过的包装物,若自身无暇顾及可由企业付包装废物处理费后即被允许在该企业生产的包装物上打上“绿点”标识,然后就由各地的分支组织收运者将这些包装物进行回收和分类处理。

㈢ 整治白色污染的措施

现在国家提倡治理白色污染,但是效果甚微,作为一个学环保专业的人,我内心也是痛心疾首!
白色污染的治理一般要从三个方面去着手治理:
1、源头上治理:
治理措施1、从科技的手段去介入,现在有很多的可降解的一次性饭盒,如果能扩展到其他更多领域中,将塑料使用完后,放在一定的环境中就可自然降级,那这个问题就简单多了!
治理措施2、从使用的角度去介入,在一定的程度上找到了可替代的产品,那这个塑料产品没有了销售市场,自然就不会生产了。曾今国家提出超市的一次性购物袋要收费,要大家拿环保袋。这种说不好听只是增加了超市的收入而已,并没有真正的将塑料袋禁止。假如我们干脆不提供这个塑料袋,或者是有别的东西可替代这个玩意,这自然一次性购物袋没有市场了,商家肯定不会生产了。
2、从传播路径上治理:
治理措施1、政府出台一些相关的规定,明令禁止生产不可降解的一次性购物袋,这些白色污染自然不会流通了。这个是国家将来必然走的路,但需要时间和资金。
治理措施2、这些塑料袋回收后可以卖钱,就像多年前,我们把纸皮、废铁等给丢了,后来有人回收后可以卖钱,这些或许真的可以把白色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
3、从使用者上去治理:
治理措施1、强化宣传、强化教育,让大家有目共睹认识到塑料的毒性一样,自然很多人对一次性的白色污染物会抵触的!就像很多年前大家对电池没有任何感觉,现在很多人知道电池的危害,自然的将其收集后再处理了!
治理措施2、能更好的找到比一次型产品更为经济实惠的可替代品。例如现在很多废纸收回去之后做了购物袋,用完之后纸还可以再生再做!饭盒也找到了可替代产品,但是大部分白色污染物没有找到可替代物品。

㈣ 如何治理白色污染

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笨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并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

城市塑料协圾的消耗量、废弃量十分惊人。在“白色垃圾”中,污染最明显、最令人头痛、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是那些遍布城市街头的废旧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快餐具。据有关部门统计,仅以一次性塑胶泡沫快餐意为例,我国全年消耗量达4亿至7亿个,其中天津市达2000万至4000万个。

白色污染主要指对环境造成的“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两种负面效应。

“视觉污染”是指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市容、景观的破坏,如散落在自然环境、铁道两旁、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潜在危害”是指塑料废弃物进入自然环境后难以降解而带来的长期的深层次环境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体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导致动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其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且长时间难以降解。

如何防治“白色污染”,保护好城市生态环境呢?有关专家提出以下防治措施:

一、将“白色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目前,国家对此末专门立法,广大群众希望有关法规尽快出台。

二、制定中长期治理规划。非降解塑料制品从城市生活中“退位”已是必然趋势。这就要求人们应当有个紧迫观念,为其做两种准备,一是找出路;二是制定时间表。有关部门要在根治污染、减经污染、预防污染三个层次上规定任务、明确责任,使“白色污染”的治理有步骤、有目标、有期限地稳妥展开。

三、重视“白色污染”防治;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大力;支持可降解型“绿色”替代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和使用。

四、增强全民环境卫生意识,把“白色污染”防治作为“两个文明”建设和综合整治城市环境的重点内容来抓。

五、狠抓污染源头治理,实行减量化、无害:化和省资源化、再资源化原则。一方面要抑制:“白色污染”量,另一方面强调“白色垃圾”

㈤ 怎样治理“白色污染”

塑料以惊人的速度替代着传统材料,目前塑料已与钢铁、木材、水泥构成现代工业的四大基础材料。塑料的广泛应用降低了能耗,保护了森林,节省了耕地,对人类与环境的协调起了很大作用,但随之而来也给环境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被抛弃的废旧塑料包装袋、农膜、塑料制品,到处可见。待到刮风天气,天空中会飘着、树枝上也会挂着这些白色塑料袋。这些废弃物在自然条件下很难自然分解,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白色污染”就是这样引起的。
废旧塑料引起环境污染,已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责难。有些国家已提出限制、甚至禁止使用塑料盒和塑料袋。如美国早在1990年就在部分地区限制使用聚苯乙烯快餐盒,近年来我国也采取了同样措施;又如爱尔兰政府已开始征收塑料袋税,并鼓励用可降解材料代替塑料袋等。但时至今日,塑料包装仍以高于5%的速度发展,而许多其他材料仅以2%~3%的速度增长,其原因就在于塑料作为包装材料,有其他材料无法替代的优点。客观的需要,使塑料包装仍在责难中继续发展。尽管如此,各国在解决废旧塑料处理及回收利用问题上的努力一直没有中断。
随着工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城市垃圾开发了不少处理方法。发达国家先是采用填埋和简单焚烧的办法来处理废塑料,但由于占地太多以及带来二次污染,这两种方法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废塑料污染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发达国家针对包括塑料在内的垃圾资源回收利用问题,提出发展“3R”体系,即Rection(减少用量)、Recycle(回收循环)、Reuse(重复使用)。减少用量是指提高产品质量,使薄膜减薄,塑料制品薄壁化,而性能仍与过去的产品一样。最近又提出在塑料制品设计时,就应该考虑使用后的回收利用问题,如日本丰田汽车,相当于其车重的90%材料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
废塑料的回收是再利用的基础,回收的难度在于其数量大、分布广、品种多,而且许多塑料与城市垃圾混在一起。目前,国外在废塑料回收方面已积累不少经验,他们把废塑料回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做,要求政府、企业、居民共同参与。美国和欧洲各国均强制企业在包装用塑料制品上印刷上塑料名称,并强制居民分类存放,便于回收;市场销售带包装的商品时,先返回旧包装或先征收包装钱款,把这笔钱用于废塑料回收。德国在全国设立300多个塑料制品分类网点,各网点统一将塑料制品分为瓶、薄膜、杯、聚苯乙烯发泡制品及其他制品,并有统一颜色标志。日本采用回收管理小循环体系,即厂家负责回收自己产品的废旧物(如包装),并再利用于自己产品之中,这样不但能确保产品性能,也可减少流通环节。
利用回收的废旧塑料时,首先要将它们进行分类,有塑料材料标志的可用人工分类,或可利用塑料的密度、溶解度等性质不同进行分类。分类后的废塑料可选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热能再生法或发酵法进行再生利用。
物理方法是将废塑料粉碎、造粒并直接使用或与其他聚合物混合后使用。化学方法是使废旧塑料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低分子化合物,生产出液体燃料、燃料气等产品,试验中甚至还能回收到乙烯。热能再生是利用塑料燃烧放出的大量热量,它的发热量相当于煤和石油,而且不含硫,灰分少,燃烧速度快。
进入21世纪后,环境保护和废弃资源的再生利用,将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㈥ 白色污染的防治措施

白色污染的防治措施:

  1. 在行政方面,一是加强管理。例如,社会上较为关注的铁路两侧的”白色污染“问题,通过加强管逗已取得显著改观。

  2. 禁止使用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

  3. 强制回收利用。清洁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可以重复使用,或重新用于造粒、炼油、制漆、作建筑材料等。回收利用符合固体废物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通用原则。回收利用不仅可以避免“视觉污染”,而且可以解决“潜在危害”,缓解资源压力,减轻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负荷,节约土地,并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是一个标本兼治的好办法。

  4. 在技术方面,一是采取以纸代塑。纸的主要成份是天然植物纤维素,废弃后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因此可以解决前面所说的“潜在危害”,但也会带来新的环境问题:首先造纸需要大量的木材,而我国的森林资源并不富裕;其次造纸过程中会带来水污染。另外,在性能、成本等方面,纸制品尚不能与塑料制品抗衡。

    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白色污染主要是由于一些塑料制品、橡胶、涂料、纤维、黏合剂等。

㈦ 治理白色污染的目的和意义

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稀、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而成为固体废物,并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以至造成城乡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白色污染主要来源有塑料食品袋、食物包装、泡沫塑料填充包装、快餐盒、农用地膜等。这些塑料垃圾不易被自然所消纳,滞留时间长达 200-400年,有的达 500 年,严重影响大自然的生态环境。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有两大类:

(1)视觉污染。在城乡、旅游区、水体或道路,散落的废旧塑料物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整体美感,破坏市容和自然景观。

(2)潜在危险。由于难降解,造成长时间生态环境问题:废旧塑料混入土壤中,给耕作造成困难,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在陆地和水中,被动物当作食物而吞入,导致动物生病或死亡;被埋入垃圾场,造成垃圾场地松软,造成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滋长,污染地下水及环境;由于塑料是易燃物,随地抛弃,遇甲烷气或明火时易产生火灾。

消除白色污染,必须做到:①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②重复使用塑料制品以减少废弃量;③使用可降解的新型塑料;④回收各种废弃塑料加以利用。

㈧ 治理白色污染的目的和意义

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改善人民生活环境。

热点内容
泰宝新三板章程必学金融知识 发布:2021-08-17 15:44:04 浏览:906
股票交易费怎算 发布:2021-08-17 15:43:34 浏览:242
一月连抓18涨停 发布:2021-08-17 15:43:23 浏览:167
股票回放软件 发布:2021-08-17 15:43:21 浏览:338
怎么参与股票投资 发布:2021-08-17 15:42:45 浏览:265
免费的股票行情系统 发布:2021-08-17 15:42:42 浏览:302
股票开户是几个点的相关文章 发布:2021-08-17 15:41:54 浏览:249
西部手机版股票软件下载 发布:2021-08-17 15:41:50 浏览:582
看图炒股的股友们 发布:2021-08-17 15:41:50 浏览:254
东莞证券掌证宝股票炒股开户 发布:2021-08-17 15:41:49 浏览:928